今天是:

教科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教科研活动 >> 正文

基础医学院生化微免教研室关于学校“五金” 建设实践思考

发布日期:2025-09-17    点击:

立足学校发展定位与教研室教学实际,结合教师对 “金课程”“金教材”“金师”建设的探索建议,生化微免教研室以 “聚焦核心、务实创新、服务临床” 为导向,围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特点,形成以下 “五金” 建设思路,重点推进金课程与金教材建设,同步带动其他方面协同发展。

一、金课程建设:以临床需求为锚点,打造实用型教学体系

(一)内容重构:精简核心,关联临床

聚焦 70% 以上临床常用知识,如耐药菌特性、常见传染病免疫机制、糖尿病等疾病的生化代谢机制,删减陈旧技术与理论。采用 “基础模块 + 临床关联模块” 架构,例如将病原生物学内容按 “呼吸系统病原体→感染机制→免疫应答→临床检测” 逻辑串联,用糖尿病案例贯穿糖代谢教学,让抽象知识与临床场景直接挂钩。

(二)方法创新:轻量融入互动形式

  • 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 5-10 分钟简易预习视频(如细菌形态观察短片),搭配 2-3 个基础思考题;

  • 课中以 “案例导入 + 核心讲解 + 小组短讨论” 为主,减少复杂模式,例如用 “某患者发热伴咳嗽,如何判断病原体类型” 引导讨论,不强制采用 PBL/CBL 全套流程;

  • 课后布置 1-2 个临床场景题(如 “解释接种疫苗后为何会产生抗体”),配套基础自测题,减轻学生负担。

(三)资源辅助:善用简易数字化工具

整合现有免费资源,如网络上的病原体高清图片、免疫反应简笔画动画,以课件插入或共享链接形式提供,不额外开发虚拟仿真平台。录制 10-15 分钟的重点知识微课(如 “标本采集规范”),方便学生反复观看。

二、金教材建设:以够用为原则,构建轻量化资源体系

(一)选用与补充结合,避免重复开发

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确保知识体系规范。在此基础上,联合 1-2 所合作医院的检验科、感染科医生,共同编写《临床生化微免实用手册》(仅作为补充材料),收录:

  • 临床常见病例分析(如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检测流程);

  • 1+X 证书考核中的基础考点(如微生物检验操作要点);

  • 最新防控指南摘要(如新发传染病的病原特性)。

(二)简化数字化形态,注重实用便捷

不在教材中嵌入复杂二维码资源,仅选取 3-5 个核心知识点(如 “抗体形成过程”),附上公开可查的动画链接;每章节末尾设置 “临床小问题”(如 “为什么老年人接种疫苗效果可能较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不设计智能伴学系统筹复杂工具。

三、金师资建设: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推行适度化实践

(一)临床实践 “轻量化”

每年组织 1-2 次集体走访贵阳金阳医院等单位,观摩病原检测、免疫功能检查等实操过程,不强制个人每月下临床;鼓励教师自愿参与医院的病例讨论会,将典型案例带回课堂,不要求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研活动 “聚焦化”

每学期开展 2 次专题研讨,围绕 “如何把临床案例融入课堂”“教材补充内容的取舍” 等具体问题交流,不频繁组织大型教学研讨会;邀请 1-2 位医院专家来校,以座谈会形式分享临床一线需求,不安排复杂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