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生理教研室教学团队赴金阳医院,与康复治疗科医护人员就职业教育中与基础医学相关的金课程、金基地、金教材、金师资开展调研访谈。康复治疗科作为医院重要临床科室,在康复治疗及儿童康复治疗等领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其对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应用的需求与反馈,对学校‘五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访谈人: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生理教研室教学团队
被访谈人:金阳医院康复治疗科医护人员
一、金课程建设
问:从康复治疗科的临床工作来看,目前学校开设的与康复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在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您认为金课程建设应侧重哪些内容?
医生:现在的基础医学课程理论性较强,与康复治疗的临床实操结合不够紧密。比如解剖学,学生虽然能记住骨骼、肌肉的名称,但在实际给患者做康复评估时,很难快速将解剖结构与患者的功能障碍对应起来。课程建设应该多加入临床案例分析,比如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症状,结合解剖学知识讲解受损神经与肌肉功能的关系,以及如何据此制定康复训练方案。
护士:我非常认同刚才杨医生的观点。而且课程内容在针对性上有所欠缺,例如,针对儿童康复治疗方向的学生,课程中关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解剖生理特点讲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在面对脑瘫患儿时,难以准确判断患儿的运动发育异常。建议在课程中设置专门的儿童康复基础模块,以强化儿童与成人在基础医学方面的差异知识。
问:在课程教学方法上,您觉得哪些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运用到康复治疗中的能力?
医生:可以多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临床康复场景中,运用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设计,教师则在一旁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在知识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引入小组讨论式学习,围绕一个复杂的康复病例,让学生从基础医学角度分析病因、制定康复计划,这样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护士:还可以增加一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在线上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后,线下在实训室通过操作人体模型进行康复手法练习,将理论和实践实时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金基地建设
问:考虑到康复医学中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解剖生理实训室在配置人体标本和模型时,应重点考虑那些与疾病诊断、康复评估和治疗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
医生:解剖学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实训室的人体标本和模型必须精准且具有代表性。比如在肌肉标本方面,不能只展示单一肌肉,要呈现肌群的协同关系,像肩周肌群,学生需要清楚它们在肩关节运动中的协同作用,这样在给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做康复训练时,才能准确判断问题所在。模型方面,建议配置可拆解、可活动的人体关节模型,特别是脊柱、髋关节等在康复治疗中常涉及的部位,让学生能直观观察关节的运动机制和解剖结构关系。
护士:对于儿童康复方向,实训室还需要配备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解剖模型。儿童的骨骼、肌肉发育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比如儿童的骨骺结构,在康复评估中很关键,模型要能清晰展示这些特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提前了解,避免日后在临床中对儿童患者的评估出现偏差。
问:生理学实验设备方面,您认为哪些设备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临床康复的衔接最有帮助?
医生:生理学实验设备应能体现人体生理功能的动态变化。比如肌电仪,它能监测肌肉活动时的电信号,学生通过操作该设备,结合解剖学知识,能理解不同肌肉在运动时的激活顺序和强度,这对康复治疗中判断肌肉功能状态非常重要。配备呼吸功能测试仪,可让学生测量不同呼吸状态下的生理指标,进而理解呼吸生理与康复训练中呼吸功能锻炼之间的关联。
护士提出,这些设备若能连接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学生在操作后便可即时查看数据结果,随后结合理论知识分析数据背后的生理机制。例如,在进行肌肉收缩实验时,学生可借助设备观察到肌肉收缩力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曲线,相较于单纯聆听理论讲解,此种方式更易于理解。
三、金教材建设
问:目前的基础医学教材在服务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期望的金教材是什么样的?
医生:尽管康复医学领域正迅速发展,引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但现有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未能及时反映这些进步。例如,在当前的生理学教材中,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与康复治疗的结合讲解往往不够充分,尽管神经可塑性是康复治疗领域的一个关键理论基础。教材应该及时更新这些前沿知识,并且多加入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的案例,将基础医学知识与康复治疗技术紧密联系起来。
护士表示,教材的语言表述可更为通俗易懂,且更具实用性。现在的教材偏学术化,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很多知识点没有明确指出在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教材可以增加一些图表、流程图,比如将肌肉的收缩原理与康复训练中的肌力训练方法用流程图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问:在教材的编写团队上,您觉得应该由哪些人员组成才能保证教材的质量?
医生:编写团队应具备多元化特征,成员不仅涵盖学校的基础医学教师,还应包括医院康复科的临床医生与护士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从实际应用层面提出教材内容的需求与建议,以此确保教材内容紧密贴合临床实际,避免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情况。还可以邀请一些资深的康复治疗师参与,他们在一线工作多年,对基础医学知识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体会,能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很多实用的素材和观点。
四、师资建设
问:从康复治疗科的角度,您认为基础医学教师应具备哪些临床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教学?学校在提升教师这些能力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医生:基础医学教师务必具备一定的康复治疗临床实践经验,熟悉康复治疗的工作流程与临床需求,如此方能在教学中精准把握知识点的临床应用价值。学校可以安排基础医学教师到康复治疗科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实践锻炼,参与临床工作,熟悉康复治疗中涉及的解剖和生理学问题。
护士:除了实践锻炼,还可以建立教师与临床医生的定期交流机制,比如每月组织一次研讨会,让教师和医生共同探讨基础医学知识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难点和教学重点,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临床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问:对于学校引进和培养康复相关基础医学师资,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医生:在引进师资时,可以优先考虑既有扎实基础医学知识,又有一定康复治疗临床经验的人才。对于现有教师,学校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康复医学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拓宽知识面,提升对康复临床的了解。另外,也可以与医院合作,让临床医生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将临床经验融入教学中。
